田横砚的历史渊源

齐鲁之邦的古城即墨,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境内所产田横,以石质优良温润、细腻滋润和磨之无声,储水不耗,涩不留笔、滑不拒墨的优点,被推为“鲁砚之宝”,是著名的实用和鉴赏的工艺美术品。历史上品评颇高,因田横石采于海底之脉弦,采掘尤为不易,石工们从水中凿石撬板开采,到浮漂悬石装船搬运到岸。受海中开采,水陆运输之困,故而数量稀少,弥足珍贵。历史上其多为达官贵族所拥有。在宋朝以前,史料匮乏记载。

    随着明清两代时文化中心的北移,即墨的文化曾出现过相对繁荣阶段。明朝嘉靖年间《即墨县志》就记载着“田横石,可琢砚”之语。可见田横石砚的历史至少也有四五百年。当时驻守即墨沿海地域的戎军,每年需进京操练受阅,谓之“京操”。据有资料载曰:“即墨田横砚为地方名产,当年曾随卫所京操官兵携入,作为珍贵礼品,赠送朝中显贵及京城的达官贵人”。田横砚也得到广泛的流传,当时的田横砚多为无雕饰的墨海,可见无论从石质结构还是发墨状况已属上乘佳砚,在明代京城已享有盛名。

即墨籍人黄培,是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嫡孙,曾任锦衣卫指挥佥事,明亡后他鄙视清廷,不剃马尾巴辫子,不戴满清雨帘帽子,回归故里,以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之语,自喻“即墨侯”,文房则称“丈石斋”,在他的“丈石斋”中,制砚、藏砚多为田横砚,以砚而鸣田横五百壮士宁死不降的英雄气节,所雕图案也以“天地风云色,山川日月光”;“日月光磅礴,风云气郁”为多,暗喻“日”“月”合之为“明”朝,抒发眷怀故朝王君并隐怀反清复明之志。每一篇的砚铭、题跋,都是黄培情感真切的诗文佳作,极有民族气节和文采,使田横具有了“英雄砚”之文化元素。

    清《即墨县志》记载:“田横石质坚,色黑如墨,少有文采。偶见金星,以其制砚,下墨颇利”。胶州人高凤翰(16831742),精于金石书画,平生癖砚,藏砚、制砚、铭砚多达一千多方,他将诗意入砚,书法入砚,印艺入砚,画意入砚,纵横交织,兼容并包,姿态万千,各臻其妙,都是砚中佳制。将本来是独立成科的艺术,相互渗透交融,熔铸于砚石之中,形成他独辟蹊径、自树旗帜的艺术体系,据胶州专家郑文光所述,“南阜老人”(高凤翰晚号)曾有砚铭曰:“美不美乡中水,何必乎,歙之黟,端之紫。”他的砚作多以家乡之石为主,所制的田横,风格粗狂豪放,古朴简练,浑朴凝重,以诗、书、画印相结合,情偕神往,妙借天工,各门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,为砚中之佳品。

   清朝道光年间进士,胶州人匡源,授翰林院编修,后官至礼部尚书,咸丰皇帝托孤的顾命大臣之一,辛酉政变后革职移居济南,被聘为山东泺渊源书院山长,教书十七载,弟子多达三千余人。曾携弟子亲赴田横岛采石制砚,并赋诗作“田横岛石砚歌”一首。在他的诗中,不但叙写了“为言潮落鱼龙潜,始见岩根露平底。此时畚锸好施工,剥尽皮肤得肌理。隆冬亲往冒严寒,铲雪敲冰僵十指”的采石情景和不易,而且在诗中写道:“割取云腴制砚田,温润不让端溪紫”的佳句,对田横石做出了极高的品评。

    清朝末年,中国的制砚艺术逐渐式微,而在制砚式微的情况下,文人们以新的审美观结合制砚技艺,以精巧构思与创新意境雕刻的“文人砚”,源于自然又富于创新风骨,使田横愈加名贵。这个时期,民间作坊匠人们制做田横砚也由板材规矩型的“汉砖”“门字”“淌池”“太史”型等向随意型转化,雕刻亦采用浮雕和线雕为主的技艺方法。浮雕图案也日趋丰富,有楼台亭阁、日月星辰、山水梅莲等精细雕刻。使田横逐渐成为一代名砚。但因得田横石料实为不易。所以仅见于民间零星生产,有传世品于世。

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,各个砚种都出现一大批优秀制砚名师。当时青岛工艺美术所的金石家石可先生(又名石之琦,山东诸城舜王人),曾多次亲赴即墨田横岛组织采石,据时任即墨县文化局业务局长,著名书法家赵宇晓先生回忆,石可先生酷爱田横石,他曾多次接待过石可先生并陪同上岛,详细研究田横石的特性及石脉分布情况,并亲自下海采良石,制作田横砚,雕刻上追崇胶州乡贤高凤翰的制砚技艺风格,以浮雕、透雕、高浮雕手法制作的田横砚,因石制宜,雕工质朴,醇古大方,风格独具,使田横石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。艺术大师李苦禅题他制作的砚台:“恨南阜未见”,为鉴藏家所珍赏。

    师承著名学者石可先生与姜书璞先生的治砚大家刘克唐先生(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山东制砚石刻艺术委员会主任、山东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),继承鲁砚的艺术传统,在开发与创新田横上倾注大量心血,在他制作的《田横山水砚》中说道,“石质温润如玉,抚之如膏,发墨生油光之气,作者在此石上苦心经营了一个半月,方成此貌,砚上部刻云,左石壁矗立,下部近景处盘石数块,一松、一桥、一抚琴老者。桥下流水湍激,石缝中几枝修竹迎风婆娑起舞。飘向远方的琴声,似在悠悠地诉说着远方的回忆”。在其制作的《田横石大义守信砚》中,以砚堂三面环池托出长方形,寓意田横及五百壮士之碑、额、缘、唇宽窄得当,庄重而不呆板。右上角刻司马迁对田横及五百壮士壮烈行为的评语。此砚从砚石联想到海岛,联想到田横五百壮士的壮举,整方砚台从内容到形式,都十分协调统一。他制作的《田横石苏轼像砚》,《田横石瓦当砚》等,以其砚作的独特风格和极高品味,使田横成为观赏并重、古朴典雅的珍贵艺术品。

    使当代田横砚重显于世的刘振合先生,对田横砚石文化始终执著追求,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,带领 青岛田横研究所,以制砚良材田横石为载体,对田横抒以性情,赋以生命,生产仿古规矩形和自然随形几十种之多,拓宽田横砚的时空,强化田横砚的艺术表现机制,丰富田横砚的文化内涵,使田横具有新时代的艺术感染力,为田横文化的发展,起着承上启下、创新开拓的重要作用。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,还出口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,得到很高的评价和广泛的赞誉。

联系人:刘宇(所长)
电  话:0532-87550506/18678921785

联系人:马照(副所长)

电  话:13853279618

联系人:李虹(秘书长)

电  话:18660212577

联系人:黄莉莉(销售经理)

电话:17660640558


邮  箱:qdtianhengyan@163.com
        tianhengyuyan@163.com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网  址:www.tianhengyan.com
        www.tianhengyuyan.com
地  址:山东省即墨市G204国道(烟青路一级路)211号(民俗文化产业园里面)

Copyright©2011  青岛田横砚研究所 

鲁ICP备2021039199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28202000881号


地址:山东省即墨市G204国道(烟青路一级路)211号(民俗文化产业园里面) 
电话:0532-87550506/18627862667  邮箱:qdtianhengyan@163.com  技术支持:青岛龙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